亮點:兩岸生活污水沒有截污,底部淤積大量淤泥,表面漂浮大量浮泥,水體黑臭現象嚴重, 且遇雨天上游來水較多時水體渾濁嚴重,經半個月左右時間治理,快速消除水體黑臭。
治理段河道屬于漓江支流的靈劍溪河道,兩岸無序建筑林立,餐飲店、賓館密集,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居民生活污水直接向溪中排放,還有公共廁所的糞便水也流入溪中。雖然河道兩邊經過整頓治理,但是靠近河道邊的居民生活污水和餐飲廢水還是存在有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如此長年累月的污染已經導致河道水體發白、發黑,水質腥臭,而黑臭水體最終又流入漓江,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治理段河道寬度最小處約 6 米,最大處約 20 米,正常水深在 0.8 米左右,
水下污泥為 1-1.5 米厚,水體有一定的流速,有些跌水位置的水體流速更快。根據上述情況,碧沃豐設計了一套以“BIOFORM 微生物菌劑+BIOFORM 納
米載體填料”為核心的一體化治理方案。投加了碧沃豐凈水、碧清、百特酶和生物氧化劑等菌劑產品,通過微生物吸收、轉化、降解環境中污染物。輔以生物巢、曝氣系統、人工載體等手段實現水體凈化、恢復生態系統。具體治理措施如下:

圖 1:設置攔截壩

圖 2:安裝曝氣設備

圖 3:生物巢安放

圖 4:播種微生物
經過我司半個月的生態修復后,靈劍溪的整體感官得到了改善,河道的臭味更有明顯的降低,聞不到臭味。而河道底泥由原來的黏性變為松散狀,沉降性好, 岸邊及河床底泥變成了自然的黃色。

圖 5、6:治理前后對比圖


圖 7、8:治理前后對比圖


圖 9、10:治理前后對比圖
前后數據對比表
項目 |
CODmg/L |
氨氮 mg/L |
底泥(TOC)含量 |
透明度 cm |
花園橋底 7 月 1 日 |
45.02 |
3.02 |
3.04% |
30 |
花園橋底 7 月 26 日 |
26.03 |
1.09 |
2.1% |
75 |